產前檢查的目的,就是為了確認胎兒的發育健康狀況,其中又以超音波為主要工具之一。
而超音波的檢查內容及該什麼時候檢查呢?
以下的列表可以讓新手媽媽們參考並了解:
名 稱 | 說 明 |
2D 超音波 |
健保給付1次,建議檢查週數:懷孕中期16~20週,若未檢查過,懷孕後期也可做檢查。 傳統超音波(level 1),為平面黑白影像,讓醫師了解胎兒的基本發展,檢查內容包括:胎兒大小、胎盤位置、羊水量、心跳、胎位等發育狀況,準確度最高僅可達50%。 |
高層次 超音波 |
約2,000~4,000元,建議檢查週數:20~24週。 第二級(level 2)超音波,是以傳統2D(level 1)超音波做基礎為胎兒從頭到腳進行更詳細精密的檢查,可篩檢約80%的胎兒先天性的構造異常。相較於2D(level 1)超音波,高層次超音波可看到較清楚及較多細節的胎兒影像。 檢查項目: ‧胎兒頭頸部(大腦、脈絡叢、腦室、中線及小腦)。 ‧胸部(胎心四室像、主血管血流、肺葉)。 ‧腹部(肝、腎、脾、膀胱等內臟器官及臍帶)。 ‧脊椎、四肢及性別判斷等。 一般建議要進行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為2D(level 1)超音波結果異常、孕婦有特殊病史及遺傳疾病史、準爸媽的虞慮或要求時,可針對相關器官或部位進一步詳細檢查。 |
胎兒心臟 超音波 |
約2,000~4,000元,檢查週數16~24週。 第三級(level 3)超音波,在胎兒先天異常中,先天性心臟病佔1%。高層次超音波的胎兒心臟檢查僅能做到左右心房、心室四個腔室,及主動脈、肺動脈等兩大血管的異常進行診斷。而胎兒心臟超音波可更進一步確認胎兒心臟大小、位置、結構及功能是否正常。 檢查項目: ‧胎兒心臟大小、位置,如:心臟位置反置。 ‧胎兒心臟節律、速率,確認心臟脈動的速率是否正常。 ‧胎兒心臟結構,如:大動脈轉位症。 ‧是否合併其他器官異常。 建議檢查對象: |
3D 超音波 |
約1,500~2,500元,建議觀賞週數:24~32週。 利用電腦的影像處理系統,把多張2D超音波影像組合成胎兒五官、身體外觀的「立體」畫面。因為是立體影像,胎兒若有外觀異常時,可做完輔助診斷,但3D超音波並不是醫學診斷上的依據。 |
4D 超音波 |
約1,500~2,500元,建議觀賞週數:24~32週。 「動態立體」超音波,將大量的3D影像組成產生連續的動態立體畫面,寶寶的一舉一動,吸吮拇指、打哈欠等表情動作都可清楚顯示,錄成光碟後具有紀念價值及保存意義,但4D超音波並不是醫學診斷上的依據。 |